老人与山【新华网云南频道2020年5月6日】-亚博电竞手机版

  • m.quanpro.cn
  • 请在电脑端访问:
    www.quanpro.cn
 
报送平台 > 20分 > 正文
[评论][]

老人与山【新华网云南频道2020年5月6日】

媒体:新华网云南  作者:吉哲鹏、庞峰伟
专业号: 2020/9/4 16:30:41

老人与山
 

  新华社昆明5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吉哲鹏、庞峰伟

  71岁的苗族大妈项福珍,再也不用给上小学的重孙准备两套衣服了。

  以前,山路崎岖,雨天泥泞,孩子走到学校已经是一身泥水,到学校门口得换身干净衣服。

  从村里到小学,这四五公里的山路,项福珍手脚并用攀爬过,送过儿子,送过孙子,如今终于不用再送重孙了。

  变化来自易地扶贫搬迁。2018年底,项福珍和乡邻从山顶搬到山脚,新居到村里的小学仅几百米,都是水泥路。

  她感慨,自己走了几十年山路,也与山抗争了几十年,“终于苦尽甘来!”

  与共和国同龄的项福珍是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仁和镇小水井村的建档立卡户。她个头不高,精神矍铄,目光炯炯。

  小水井村位于一座小山包上,这是一个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常见的山包,普通到名字都没有,村子因山顶的一口水井得名。

  这个苗家小寨离边境线仅几公里,峰连着峰,沟连着沟,交通不便,生产条件差。全村26户人家,建档立卡户就有17户。

  村里人都说,项福珍命苦,大儿子和丈夫先后因病去世,孙女又得了脑膜炎,几次变故下来,家徒四壁。

  “我不服气!”几十年来,项福珍从不肯向命运低头。

  刚嫁到小水井村时,项福珍住的是茅草房。她便和丈夫一起砍树、和泥、搭架,盖起了全村第一间土木结构的瓦房。

  “没想到,这一住就是四十多年。”项福珍说,房子年久失修,墙上出现了多处裂缝,宽的地方能伸进好几根手指。

  这些年里,她做过小生意,当过村里的“赤脚医生”,搬下山的念头从未动摇。但一是没盖新房的钱,也找不到合适的地点;二是有条件搬的乡邻寥寥无几,大家只能继续熬在山上。

  精准脱贫战役的打响,带来了转机。“项福珍所在的小水井村,房、路、水、电条件都很差,原址脱贫非常困难。”仁和镇镇长杨思清说,当地反复考察后决定,小水井村实施整体搬迁。不到一年,项福珍和村里人就住进了山脚下的砖瓦新房。

  去年,小水井村拆旧复垦,项福珍带头拆掉老屋。在自己一砖一瓦建造的老屋前,帮扶干部给她留了一张影。照片上,她眼神坚定,似乎是与曾经的苦难告别。

  山还是那座山,家已不再是那个家。搬进新居后,依靠健康扶贫、就业帮扶和低保等政策,项福珍去年底顺利脱贫,但她与命运的抗争却未停止。

  “要是再年轻30岁就好了,但我不服老!”项福珍忘不了给孩子上学备两身衣服的辛酸,忘不了家养的肥猪比山下的猪卖钱少的不甘。

  去年10月,她冒着小雨,把自己买的300株砂仁苗,小心翼翼栽到地里。如今,砂仁种植面积扩大到10亩,收获后,将能带来数万元的收入。

  搬下山,村里的夜晚不再静悄悄。“以前到了晚上,山上黑漆漆,现在新村里亮堂堂,大家唱啊跳啊。到了赶街的日子,就更热闹了。”项福珍说,以前大家心里苦闷,不愿多说话,现在脸上笑容多了,话也热乎了。

  因为在村民中有威望,村里还聘请项福珍担任乡风文明协理员,做村民的矛盾纠纷调解和风气引导工作。

  “我‘不服气’了大半辈子,但就是服气脱贫攻坚!这些干部一天到晚扎在村里,只差把户口迁来了。”望着远处的群山,项福珍说。

  那山,是滇黔桂石漠化片区中的普通一座;那人,是千万脱贫群众中的平凡一人。这山山水水,承载了项福珍的大半生,也见证了贫穷的谢幕。

  这个季节,万物生长。每隔几日,项福珍就会去砂仁地里瞧一瞧,那里,正生长着更美好的希望。(完)

阅读 551
专业会员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如果您不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只能以游客的身份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亚博电竞手机版的版权声明:
1.依据《》,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亚博电竞手机版的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亚博电竞手机版的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林草种苗app

请扫一扫或长按

主办单位:

基于技术构建

网站地图